還是保命最要緊
關燈
小
中
大
還是保命最要緊
卻說金蓮尋人不著,只看見那不遠處一大娘身著灰色單衣,面容慈祥,正半闔著眼曬太陽,忙走了過去:“大娘日安,不知大娘可知水井在何處?”
那大娘聞聲睜開眼,只覺面前恍然一瞬,似有一仙子飄然而下,定睛一看才認得是一姑娘,覺得眼生,上下打量了兩眼才說:“你是新搬來的?”
“正是呢,我與大哥今日才搬來,就在那處。”金蓮伸手給大娘指指,“只是多年不住,屋內塵土甚多,故而想打盆水漿洗打掃,又遍尋不著,這才擾了大娘的興致。”
“哦,不妨的。你只從後院出去,往東走五六十步,再往南一拐就看著了。”大娘一笑,“這宅子得空了二十來年了,原是武家的宅子,不知可換了人了?”
“大娘記性真好,正是武家。我大哥是武家大伯的侄子,排行老大,喚作大郎的。妾身潘氏乃是武家的遠房,父母亡故後便來投靠大哥,原與大哥一同在外面做些小買賣,如今回鄉來打算長住,這才要收拾。”
金蓮覺得日後總是要做街坊,不如先說清楚,不然藏著掖著的引人生疑,橫生枝節反倒不美。果然那大娘聽了笑意更盛了幾分,點頭道:“原是這個緣故。既要長住,這房子怕是得好好修繕一番。你們若要做木頭打家具,可到街東頭的趙家問問。他家做木匠傳了五代了,做得最好,價錢也公道,這一片無有不稱讚的……”
那大娘顯然是個熱心腸,又與金蓮說了許多事,像哪裏盤竈盤炕好,鍋碗瓢盆哪裏置辦,以至於哪家媳婦婆子和善哪家多事,凡此種種竟說了大半個時辰。金蓮原只想問個水井,其餘的往後再熟悉,卻不意知道了這麽多,頓時喜出望外,也聽得認真。
兩人聊得投機,直至日頭西斜的有些厲害了金蓮才不舍地告辭。大娘知她剛到定有許多事要打理,也不多留她,只說:“我老婆子長日無事,就守著個茶棚。你往後有空便來,不拘做什麽,單做個伴也好。”
“哎,一定的。”金蓮想起在清河縣時做伴的王大娘,覺得大抵這天下的好大娘都叫她碰上了,心中感激,“只怕我來得太多,大娘要趕人呢!”
“你這丫頭,嘴怎生得這樣巧……”
大娘樂得笑了起來。金蓮笑著站起身,正要離開,卻忽的想起一事,問道:“瞧我這記性,擾了大娘這麽久,還未問如何稱呼呢。”
“老婦人娘家姓王,因好多管閑事,街坊鄰裏給起了個諢名叫王幹娘罷了。”
金蓮:“……”
別是她想的那個王幹娘吧。
————————
不說金蓮如何琢磨自己到這的第一天遇到的那位王幹娘是不是傳說中把原主送走的那位,武大郎去官府登了記,領了文書,便算是正式在陽谷縣安頓下來了。之後置辦東西修繕房屋等事自不必提,金蓮亦托武大郎買了些蔬菜瓜果等物分與鄰裏,與眾人漸漸熟絡了起來。
街坊中有近二十年新搬來的,也有原與武家相識認得大郎的,見這家人只兄長帶著一個妹子,都不是不好相處的人,便都熱情地收了東西,平日多照拂一二罷了,只是心中奇怪這兄妹二人並無半分相像不說,相貌竟也如雲泥之別,不過日久天長也就習慣了。
如此,武大郎和金蓮便在陽谷縣紮下根來。武大郎依舊每日去街市賣餅,也打聽得這裏的縣太爺還算公正,不似那清河縣的太爺一般只認錢物,略略放了心。金蓮則如在清河縣時一樣在家中漿洗縫補,打打絡子,還同隔壁的趙大嬸學了釀酒剪紙裁衣的手藝,日子過得倒也松快。
只王幹娘那邊是不大去的,倒也不好鬧得太僵,十幾二十日去要個花樣子罷了。
溫吞的五月悄悄溜走,六月的太陽終於撕下了偽裝,發出那可怕的熱來。金蓮從裝衣物的箱子裏翻出夏衣,發覺都是積年的舊物,便讓武大郎上街扯了幾尺布,和趙大嬸一同裁起夏衣來。趙大嬸來了金蓮家中,瞧見那醒目的青色布匹,笑道:“別看大郎長得不惹人眼,可是個會疼人的人嘞!”
金蓮見了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原只說讓他扯些灰色或褐色的布來,一起裁了便是了。誰知大哥卻還扯了青色與黃色的,叫我多做幾身衣裳,說穿著也好看。”
“我看大郎說的才是,年紀輕輕的,做什麽穿得這樣暗。哪個姑娘不愛俏呢?我像你這個年紀的時候也凈愛些花兒朵兒的。改日我再教你做絹花,戴在頭上,保證這十裏八鄉都沒有比你更艷的!”
金蓮叫她這麽一說,被打趣得臉都紅了:“大嬸可別笑話我了,我哪有這麽好的顏色呢?”
“喲,你要是還不俊,那我們這些人便只能投井去了。”趙大嬸為人爽利,不是個藏著掖著的人。她笑了兩聲,促狹地拍了拍金蓮的胳膊:“我瞧著你也來了有些日子了,可留心哪家的小夥子好?若是看上了就跟大嬸說,大嬸給你問去!”
金蓮自經了王三郎一事,心中對於說親一事就有些懼怕,怕所托非人,也怕自己這張臉再生出什麽事來。她原想推拒,可又不忍拒絕趙大嬸的好意,正在左右為難之時,忽的想起在清河縣時隔著一條街的李大嬸曾說過她有個侄子在此開藥鋪,家境簡單人也不錯,便順勢說了出來。
趙大嬸聽後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這人姓甚名誰家住何處,你可知道?”
“這個我倒不曾留意。當初我不過是隨耳一聽,後來便忘了,再後來便跟著兄長搬了回來。今日若不是嬸子提起,我怕是都不記得有這樁事了。”
“你這孩子,婚姻大事也不上心。”趙大嬸瞪了她一眼,嘆了一聲,“也罷,既知道姓李,又開著藥鋪,便不難找。這樣,我一面托人打聽打聽,一面給你留意著有什麽好人家,一有信便告訴你。”
金蓮其實對於嫁人這事並沒多大熱情,只不過不好拒絕趙大嬸的好意拿出來搪塞一番罷了,成與不成都無所謂,見狀只得謝道:“那金蓮就先謝過嬸子了。”
趙大嬸這才滿意了。這波話茬揭過去後,兩人又說起其他趣事來,不過幾日便將衣裳裁好了。武大郎晚間回來見著金蓮穿著的那身青衫,亦讚嘆不已:“怨不得那布店老板說這顏色最襯人,妹子生得好看,真是穿什麽都好看。”
金蓮白日被趙大嬸推著試了這身衣裳,已被誇了一回,這下更是羞赧不已:“大哥可莫說這話了,要是人人見我都這麽說一回,我可不敢穿著出門了。”
“不說了,不說了。”武大郎憨笑著摸了摸後腦勺,將扁擔挑進了屋。金蓮見狀忙上去幫忙,一起將東西收拾了。武大郎怕她臟了衣裳,便只讓她把挑擔子的竹竿放到院中,自己拎著兩提籠屜去了竈下。
金蓮應了一聲,順便從院中打了壺水回來燒上,聽見武大郎說:“妹子這兩日要是出門,可要小心些,早去早回才好。”
武大郎平白無故的定然不會說這些話,故而金蓮聽了立刻覺出不對來,擡起頭抹了一把汗:“哦?這話怎麽說?”
“我聽茶鋪裏的人閑談,說一夥強人截了那什麽梁中書給蔡太師的生辰綱,沒了蹤影,派下了人來嚴查,鬧了好大的陣勢,最後也沒個說法。”武大郎想起街上比往日多的官兵,“城門口的告示都貼出來了,咱們縣太爺應該也曉得了。”
生辰綱……
金蓮的腦中立馬轉出來那個情節:“可有說是什麽樣的人這樣大膽?”
“聽說是七八個人,拿藥迷翻了押運的軍漢,把那生辰綱運了去。如今城門口都已設了關卡,出入皆要查身份文牒,告示上也說若在城內察覺到可疑之人要立即上報官府,防止賊人潛入。”
武大郎將外面的情勢說了,一擡頭見金蓮似乎面有憂色,怕嚇著她,便安慰道:“不過妹子也不用過於擔心。告示上雖是這樣說,可那生辰綱聽說是在黃泥岡上被劫的。那黃泥岡在鄆城東邊,離咱這一百多裏地呢,那賊人怕也竄不到咱這。”
金蓮這才回過神來,面上綻出一抹笑來:“我倒是不怕,只是沒想到這事兒鬧得這麽大,怕是整個山東都知道了吧。”
“害,畢竟是送給蔡太師的禮,哪能不緊張呢。”武大郎將東西收拾好,拍拍手站起身來,“不過也不關咱們的事,咱們只管過好自己的日子便是了。我不過是囑咐一句,也就這幾日城中查得嚴些,想來過些時候那賊人被抓到了便好了。”
那可能得等到大結局了。
金蓮這樣默默地想了一想,便點了頭:“我知道了,大哥。”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卻說金蓮尋人不著,只看見那不遠處一大娘身著灰色單衣,面容慈祥,正半闔著眼曬太陽,忙走了過去:“大娘日安,不知大娘可知水井在何處?”
那大娘聞聲睜開眼,只覺面前恍然一瞬,似有一仙子飄然而下,定睛一看才認得是一姑娘,覺得眼生,上下打量了兩眼才說:“你是新搬來的?”
“正是呢,我與大哥今日才搬來,就在那處。”金蓮伸手給大娘指指,“只是多年不住,屋內塵土甚多,故而想打盆水漿洗打掃,又遍尋不著,這才擾了大娘的興致。”
“哦,不妨的。你只從後院出去,往東走五六十步,再往南一拐就看著了。”大娘一笑,“這宅子得空了二十來年了,原是武家的宅子,不知可換了人了?”
“大娘記性真好,正是武家。我大哥是武家大伯的侄子,排行老大,喚作大郎的。妾身潘氏乃是武家的遠房,父母亡故後便來投靠大哥,原與大哥一同在外面做些小買賣,如今回鄉來打算長住,這才要收拾。”
金蓮覺得日後總是要做街坊,不如先說清楚,不然藏著掖著的引人生疑,橫生枝節反倒不美。果然那大娘聽了笑意更盛了幾分,點頭道:“原是這個緣故。既要長住,這房子怕是得好好修繕一番。你們若要做木頭打家具,可到街東頭的趙家問問。他家做木匠傳了五代了,做得最好,價錢也公道,這一片無有不稱讚的……”
那大娘顯然是個熱心腸,又與金蓮說了許多事,像哪裏盤竈盤炕好,鍋碗瓢盆哪裏置辦,以至於哪家媳婦婆子和善哪家多事,凡此種種竟說了大半個時辰。金蓮原只想問個水井,其餘的往後再熟悉,卻不意知道了這麽多,頓時喜出望外,也聽得認真。
兩人聊得投機,直至日頭西斜的有些厲害了金蓮才不舍地告辭。大娘知她剛到定有許多事要打理,也不多留她,只說:“我老婆子長日無事,就守著個茶棚。你往後有空便來,不拘做什麽,單做個伴也好。”
“哎,一定的。”金蓮想起在清河縣時做伴的王大娘,覺得大抵這天下的好大娘都叫她碰上了,心中感激,“只怕我來得太多,大娘要趕人呢!”
“你這丫頭,嘴怎生得這樣巧……”
大娘樂得笑了起來。金蓮笑著站起身,正要離開,卻忽的想起一事,問道:“瞧我這記性,擾了大娘這麽久,還未問如何稱呼呢。”
“老婦人娘家姓王,因好多管閑事,街坊鄰裏給起了個諢名叫王幹娘罷了。”
金蓮:“……”
別是她想的那個王幹娘吧。
————————
不說金蓮如何琢磨自己到這的第一天遇到的那位王幹娘是不是傳說中把原主送走的那位,武大郎去官府登了記,領了文書,便算是正式在陽谷縣安頓下來了。之後置辦東西修繕房屋等事自不必提,金蓮亦托武大郎買了些蔬菜瓜果等物分與鄰裏,與眾人漸漸熟絡了起來。
街坊中有近二十年新搬來的,也有原與武家相識認得大郎的,見這家人只兄長帶著一個妹子,都不是不好相處的人,便都熱情地收了東西,平日多照拂一二罷了,只是心中奇怪這兄妹二人並無半分相像不說,相貌竟也如雲泥之別,不過日久天長也就習慣了。
如此,武大郎和金蓮便在陽谷縣紮下根來。武大郎依舊每日去街市賣餅,也打聽得這裏的縣太爺還算公正,不似那清河縣的太爺一般只認錢物,略略放了心。金蓮則如在清河縣時一樣在家中漿洗縫補,打打絡子,還同隔壁的趙大嬸學了釀酒剪紙裁衣的手藝,日子過得倒也松快。
只王幹娘那邊是不大去的,倒也不好鬧得太僵,十幾二十日去要個花樣子罷了。
溫吞的五月悄悄溜走,六月的太陽終於撕下了偽裝,發出那可怕的熱來。金蓮從裝衣物的箱子裏翻出夏衣,發覺都是積年的舊物,便讓武大郎上街扯了幾尺布,和趙大嬸一同裁起夏衣來。趙大嬸來了金蓮家中,瞧見那醒目的青色布匹,笑道:“別看大郎長得不惹人眼,可是個會疼人的人嘞!”
金蓮見了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原只說讓他扯些灰色或褐色的布來,一起裁了便是了。誰知大哥卻還扯了青色與黃色的,叫我多做幾身衣裳,說穿著也好看。”
“我看大郎說的才是,年紀輕輕的,做什麽穿得這樣暗。哪個姑娘不愛俏呢?我像你這個年紀的時候也凈愛些花兒朵兒的。改日我再教你做絹花,戴在頭上,保證這十裏八鄉都沒有比你更艷的!”
金蓮叫她這麽一說,被打趣得臉都紅了:“大嬸可別笑話我了,我哪有這麽好的顏色呢?”
“喲,你要是還不俊,那我們這些人便只能投井去了。”趙大嬸為人爽利,不是個藏著掖著的人。她笑了兩聲,促狹地拍了拍金蓮的胳膊:“我瞧著你也來了有些日子了,可留心哪家的小夥子好?若是看上了就跟大嬸說,大嬸給你問去!”
金蓮自經了王三郎一事,心中對於說親一事就有些懼怕,怕所托非人,也怕自己這張臉再生出什麽事來。她原想推拒,可又不忍拒絕趙大嬸的好意,正在左右為難之時,忽的想起在清河縣時隔著一條街的李大嬸曾說過她有個侄子在此開藥鋪,家境簡單人也不錯,便順勢說了出來。
趙大嬸聽後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這人姓甚名誰家住何處,你可知道?”
“這個我倒不曾留意。當初我不過是隨耳一聽,後來便忘了,再後來便跟著兄長搬了回來。今日若不是嬸子提起,我怕是都不記得有這樁事了。”
“你這孩子,婚姻大事也不上心。”趙大嬸瞪了她一眼,嘆了一聲,“也罷,既知道姓李,又開著藥鋪,便不難找。這樣,我一面托人打聽打聽,一面給你留意著有什麽好人家,一有信便告訴你。”
金蓮其實對於嫁人這事並沒多大熱情,只不過不好拒絕趙大嬸的好意拿出來搪塞一番罷了,成與不成都無所謂,見狀只得謝道:“那金蓮就先謝過嬸子了。”
趙大嬸這才滿意了。這波話茬揭過去後,兩人又說起其他趣事來,不過幾日便將衣裳裁好了。武大郎晚間回來見著金蓮穿著的那身青衫,亦讚嘆不已:“怨不得那布店老板說這顏色最襯人,妹子生得好看,真是穿什麽都好看。”
金蓮白日被趙大嬸推著試了這身衣裳,已被誇了一回,這下更是羞赧不已:“大哥可莫說這話了,要是人人見我都這麽說一回,我可不敢穿著出門了。”
“不說了,不說了。”武大郎憨笑著摸了摸後腦勺,將扁擔挑進了屋。金蓮見狀忙上去幫忙,一起將東西收拾了。武大郎怕她臟了衣裳,便只讓她把挑擔子的竹竿放到院中,自己拎著兩提籠屜去了竈下。
金蓮應了一聲,順便從院中打了壺水回來燒上,聽見武大郎說:“妹子這兩日要是出門,可要小心些,早去早回才好。”
武大郎平白無故的定然不會說這些話,故而金蓮聽了立刻覺出不對來,擡起頭抹了一把汗:“哦?這話怎麽說?”
“我聽茶鋪裏的人閑談,說一夥強人截了那什麽梁中書給蔡太師的生辰綱,沒了蹤影,派下了人來嚴查,鬧了好大的陣勢,最後也沒個說法。”武大郎想起街上比往日多的官兵,“城門口的告示都貼出來了,咱們縣太爺應該也曉得了。”
生辰綱……
金蓮的腦中立馬轉出來那個情節:“可有說是什麽樣的人這樣大膽?”
“聽說是七八個人,拿藥迷翻了押運的軍漢,把那生辰綱運了去。如今城門口都已設了關卡,出入皆要查身份文牒,告示上也說若在城內察覺到可疑之人要立即上報官府,防止賊人潛入。”
武大郎將外面的情勢說了,一擡頭見金蓮似乎面有憂色,怕嚇著她,便安慰道:“不過妹子也不用過於擔心。告示上雖是這樣說,可那生辰綱聽說是在黃泥岡上被劫的。那黃泥岡在鄆城東邊,離咱這一百多裏地呢,那賊人怕也竄不到咱這。”
金蓮這才回過神來,面上綻出一抹笑來:“我倒是不怕,只是沒想到這事兒鬧得這麽大,怕是整個山東都知道了吧。”
“害,畢竟是送給蔡太師的禮,哪能不緊張呢。”武大郎將東西收拾好,拍拍手站起身來,“不過也不關咱們的事,咱們只管過好自己的日子便是了。我不過是囑咐一句,也就這幾日城中查得嚴些,想來過些時候那賊人被抓到了便好了。”
那可能得等到大結局了。
金蓮這樣默默地想了一想,便點了頭:“我知道了,大哥。”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